大众新闻网
登录 |  注册
浏览位置:大众新闻网 > 商业

魏桢丨以山河为稿纸,书写科学家精神的时代注脚

时间:2025年09月25日 17:29   来源:网络   浏览量:6544   会员投稿

9月19日-20日,首个全国科普月特别节目《2025科普中国在行动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CCTV-10播出。特别节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,通过科普名家访谈、科普情景短剧、科普场景探访等环节,重点宣传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、传播影响力和示范意义的科普实践案例,集中呈现首个全国科普月系列精彩活动。

在此期间我们特别策划推出系列报道,一同走近这些奋战在不同领域的科普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。

在信息繁杂的互联网时代,一群科普创作者借助视频,让科学知识走出实验室,让科学家的故事越过专业壁垒,走进更多人的心里。魏桢,便是其中的一员。她和星球研究所团队始终在探索一条融合科学与传播、理性与叙事的独特路径。

魏桢丨以山河为稿纸,书写科学家精神的时代注脚

“准确性这件事情是我们创作内容首要去把控的,这个作品的严谨与客观是非常重要的。”这是魏桢在谈及内容创作时反复强调的话。在每次创作确定主题内容后,他们会围绕内容展开“交叉内审”,而涉及到海量专业知识或者团队难以完全把控的话题时,“专家外审”机制便会启动。比如在制作青藏科考相关科普作品时,团队曾联合相关领域研究所的专家,逐字逐句核对研究成果,确保每一个数据、每一个结论都经得起科学的检验。就像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反复验证数据一样,他们在科普创作中反复审核内容,只为让每一份作品都配得上科学的尊严。

“很多人觉得科学性和趣味性是矛盾的,但其实不是”。科学性是“讲对事”,趣味性是“讲好事”,魏桢和团队一直在做的,是让普通人愿意听、听得懂。在她看来,科普的难点不在于“讲知识”,而在于“怎么讲”。为了打破认知壁垒,她和团队尝试过多种创新方式,比如在《为14亿人实现荔枝自由》中,他们用“抽象”动画搭配网络热梗,把荔枝种植农业知识,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的“水果科普”;在《为14亿人保卫江河,有多难?》里,他们设计了“在中国地图上飞跃”的镜头语言,让观众跟着画面穿越天南地北,直观感受水利工程的壮阔。而面对复杂的专业数据,他们的标准很简单:“专家审核过,确保严谨;读者能看懂,确保有趣。”

魏桢丨以山河为稿纸,书写科学家精神的时代注脚

“我们通过作品把科学家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,我觉得这就是传播科学精神最好的方式。”他们在创作中一直坚持讲述和挖掘科学家背后的故事。魏桢提到,他们曾经做过一个视频,讲述的是青藏科考中的故事,然而片子的结尾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成果展示,而是聚焦在一代代科考队员和科学家的人生经历上。“因为这些科学家的故事,很长一段时间很少有人专门来讲”,魏桢感慨道,“我觉得这些人的故事本身就已经是很打动人的,我们就应该想用什么样的形式把这些人真实的故事告诉大家”。

当我们为科考队员的坚守动容,为工程科学家的执着致敬时,科学家精神便不再是课本里的名词,而是能触动人心的力量。这份“看见”,就是对科学家精神最朴素也最有力地弘扬。
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

推荐内容
  • 麦格纳斯太尔或为小鹏、广汽代工,迎来新契机

    麦格纳斯太尔或为小鹏、广汽代

  • 智能教育硬件升级赋能个性化学习新体验

    智能教育硬件升级赋能个性化学

  • 美食节开幕各地特色美食齐聚引得食客竞相青睐

    美食节开幕各地特色美食齐聚引

  • 上海交大2025本科扩招聚焦前沿新兴领域展担当

    上海交大2025本科扩招聚焦

  • 高校开设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引发广泛关注热潮

    高校开设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引发

  • ​破解星际迷雾!科学家绘制银河系“尘埃地图”

    ​破解星际迷雾!科学家绘制银

热门
  • 上海浦创:2025年第二季度智能座舱技术创新与增长齐飞

    上海浦创:2025年第二季度